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画卷中,成都坚持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,将创新动能注入城市血脉,让生态绿意与智慧基因交融共生。作为城市交通动脉,成灌高速正以“精耕细作”为理念,将创新动能融入道路养护工作,从“错峰施工”抢抓养护时机,到“微创新”破解施工难题,再到“工程+养护”协同提效,积极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新路径。
三字为诀,织就全周期养护经纬
“我们搞养护的,几乎不在办公室坐着,天一亮就上路巡查去了。”成灌高速养护科骨干朱世涛谈及工作时道出了成灌高速管养“早、勤、细”的精髓。
“早”字当头,即构建全周期防控体系,成灌高速以“错峰施工”理念打破季节制约,春季制定预防性养护方案,雨季前疏通排水系统,冬季前备足防滑物资,以“时间差”赢得养护主动权,让道路始终处于健康状态。“勤”字为要,即织密动态监管网络,通过全路段动态巡查与常态化路域清理,让路面裂缝、坑槽、边沟杂物等“小毛病”无处遁形。“细”字落脚,则是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机制,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、科学划分施工单元,实现养护作业标准化、精细化。
正是“早、勤、细”三字诀管理,让成灌高速成为区域交通路网中可靠的“动脉血管”。
创新为刃,提升管养效能
养护工作并非循规蹈矩、一成不变,随着时代发展和交通出行需求变化,创新成为提升养护质效的关键。
成灌高速以“微创新”赋能,提升养护新效能。汛期引入无人机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提升巡查质效;试点运用灌缝材料温控施工技术,优化作业时序;针对隔离网基础浇筑问题,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技术,实现效率与质量双提升。此外,围绕一些小专项施工,成灌高速更是构建起“工程+养护”协同机制,精准对接需求、科学调配资源,合力高效完成紧急抢修与专项养护任务,实现“降本、提速、增效”突破。
生态为脉,绘就绿色生态长廊
“不同于传统‘一刀切’式管理,我们根据道路绿植品种,制定了差异化的养护方案,红叶石楠多久修剪一次,塔柏多久修剪一次,都有明确标准。”在监控大厅,朱世涛指着屏幕上的绿植介绍道。
针对绿化养护作业,成灌高速打破传统思维,将道路基础设施与生态景观深度融合,通过采取因地制宜、科学施策的生态管养模式,有序开展中分带绿植修剪、抗旱护绿、道路清扫保洁等工作。在道路两侧则采用无人机监测技术,对高大乔木的生长态势、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测,进一步提升绿化管护效率。也正是这一系列生态养护措施,让成灌高速成为绿色、宜居的出行通道。
安全为要,筑牢高速养护屏障
“过去单是这几项活就得分几次施工,现在多工种协同作业,不仅工期缩短,现场安全管控也更集中高效。”朱世涛分享道。
近期,在成灌高速养护施工作业中,中分带杂草垃圾清理、护栏提升等多工种正协同作业。该模式是成灌高速探索“全域覆盖、全链管控、全程闭环”安全管理理念的生动实践,以“绣花功夫”破解高速养护“占道难、工期长、风险多”的痛点,为精细化管养提供了可复制方案。
从“铁锹镐头”的人工养护到“大数据监测”的智能运维,从“道路养护”到“高速运营”,随着创新技术的拓展应用,高速运管公司将在打造平安、畅通、智慧、美丽的高速上再出实招,持续探索高速公路现代化转型发展新路径,为公园城市建设添砖加瓦,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。